贝博下载【官网】

通用banner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案例中心

这种在武汉习以为常的湿地植物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可谓传达友谊的“物种使者”

2023-09-04 07:24:58 案例中心

  原标题:这种在武汉习以为常的湿地植物,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可谓传达友谊的“物种使者”

  夏去秋来,鳞次的树叶燃成火焰。在一片金赤色的树海中,你总能在各个湖塘湿地邂逅水杉的身影。武汉人都知道梅花是市花,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水杉在1983年就被定为武汉市树,尤其在东湖散布较广。在迎候马上就要降临的《湿地条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之际,让咱们咱们一起来解读这种从白垩纪生计至今的“植物活化石”、与水严密相关的湿地植物。

  从已发现的化石来看,水杉属在恐龙出没的中生代白垩纪和地质新生代,简直遍及北半球。但是,在历经绵长的多个冰河期和第四纪冰川后,活体水杉在世界大部分当地绝迹了,一度被世界各国植物学家以为早已灭绝。

  直到1941年,国立中心大学林学家干铎教授在四川万县磨刀溪(今湖北利川市谋道溪)发现了一株没见过的树,树型巨大的它,被当地人奉为神木,唤做“水桫”。出于专业直觉,干铎教授马上觉得这棵树不一般,并奉告当地的万县农业学校杨龙兴先生,一定要好好维护这棵树。

  转瞬即到1943年,农林部中心林业实验所的王战先生,由重庆赴湖北恩施接洽有关神农架查询事宜时,路过万县,又从杨龙兴先生口中得知“神树”的存在,所以辗转到磨刀溪并采得标本。回到重庆后,该标本被鉴定为“水松”。

  这一标本在1945年被送到了国立中心大学森林系教授郑万钧先生手里,又被确认并非“水松”,或许是一个新物种。1946年,郑万钧派其研讨生薛纪如前往磨刀溪收集标本,后经植物分类学奠基人、北安静生生物查询所所长胡先骕教授比对水杉化石后,终究鉴定为水杉,推翻了“水杉早已灭绝”的结论。

  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轰动和重视,纷繁向我国寻求水杉标本。1947年,郑万钧将标本寄给哈佛大学的亚洲植物专家麦瑞尔,麦瑞尔又将种子分发给了丹麦哥本哈根、荷兰阿姆斯特丹等植物园。1948年5月15日,胡先骕和郑万钧先生的“水杉新科及生计之水杉新种”一文宣布,对水杉进行了正式描绘。

  我国地质大学(武汉)生态环境研讨所所长、环境学院生物系教授葛继稳介绍,尔后的半个多世纪,先后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植物学家亲赴利川查询,并向我国引种。水杉树就像大熊猫相同,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传达友谊的“物种使者”。1972年,我国将2公斤水杉种子赠送给朝鲜,表达中朝友爱友情。同年,尼克松以美国总统身份初次访华后,把自己心爱的游艇命名为“水杉号”,以此留念中美关系友爱的初步。

  水杉为什么能引起各国喜好,当得起“国礼”?葛继稳解说:“水杉在悠远的地质年代虽曾遍及北半球,但人们从头发现它时,它只幸存于我国,成为了我国特有物种。由于它是从白垩纪年代就有的植物活化石,对古植物、古气候、古地舆和地质学、裸子植物体系发育等等范畴的研讨,均有重要的含义。与此同时,水杉仍是展开世界科学研讨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重要载体。”

  水杉还或许是北美红杉属和巨杉属植物的先人。葛继稳介绍,杉科有许多属种,水杉是其间之一,学术界有观念以为,在体系进化上,我国比外国在发现杉科化石的地层时期更早,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其他杉科或许都起源于水杉,美国红杉维护联盟还曾派专家到湖北省利川市谋道溪“寻根”水杉。

  虽然现在水杉的引种,在各个国家之间现已很遍及了,但来自我国的赠送依然最特别,由于“咱们赠送的水杉,都来源于原生母树”。

  那么水杉和池杉有啥不相同的差异?水杉的果实能吃吗?葛继稳解答道:“最简略的区别办法是看叶片,水杉是我国特有树种,叶片呈羽毛状、交互对生;而池杉原产于美国,叶片喜欢‘杂乱美’,且正常状况下不会打开。至于果实,不行食用,可在特定条件下入药。”

  1983年2月,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时为武汉市园林局)请示武汉市人民政府,提出以大众投票评选的方法选出市树。候选树木共10种,包含:水杉、银杏、杨柳、樟树、朴树、悬铃木、池杉、白玉兰、广玉兰、枫香。在规则的40天内,共收选票12750张,其间水杉有5817票,居10个树种之首,然后被推选为武汉市市树。

  武汉市民们以为,这一陈旧树种初次发现于湖北省,具有地缘特征,它赋有传奇色彩的生计故事,代表着坚毅刚强、刚直不阿的特质,这也非常符合武汉精力。

  当今,水杉已遍植于武汉的公园、大街,成为靓丽的城市景色。春季碧绿、夏日挺立、秋季染为红棕,东湖绿道、解放公园的水杉林,年年都是出片胜境。武汉素以“水”出名,不久前又被颁发了“世界湿地城市”称谓。成长阶段与水密不行分的水杉,是典型的湿地植物,依旧与新年代的武汉城市形象相辅相成。

  图书简介:这本书介绍了水杉在发现过程中的两位重要科学家和原产地利川的维护与开展,以及与武汉市城市开展的严密联系、走向世界各地的状况等。

  作者简介:李晓彤,男,70后。自幼喜欢研读文史,在国内媒体作业数年后留学德国,就读柏林洪堡大学,专研历史背景和文明范畴。回国后重返报社,兼任采编,业余读书写作,涉猎广泛,2007年出书我国奇石文明专著《走运的石头》。

  冯欣楠,女,70后。平生虽怵写作,却与文字结缘,作业15年,成文已有百万计,每日出书,听来令人吃惊,实因在报社混迹,这百万字均为新闻报道,与文学无关,与喜好无关。此书为自己初次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