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博下载【官网】

通用banner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 贝博下载APP/桂花

【新网师人一日叙事20230915】李艳娥:坚持课堂上的教学革命

2023-09-30 22:15:18 贝博下载APP/桂花

  原标题:【新网师人一日叙事20230915】李艳娥:坚持课堂上的教学革命

  每天早晨,总习惯于阅读郑小琴老师的“早安心语”和胡新颖老师的“晨思语”以及郝晓东老师的“早安新网师”。每次阅读都能给我心灵的震撼和洗涤,促使我对生命不断反思、精进。

  正如“早安心语”中的“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是李叔同《晚晴集》中的一句,后半句为“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是啊,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有很多事,总让我们念念不忘,想办法寻根究底,执着奋进。努力到最后,必定会“柳暗花明”。

  昨晚,胡新颖老师在《课题研究》第一讲结束时说:“一切可以怀疑,但有一点不能怀疑,就是往前走,走的结果怎样,怎么走,这些都可以讨论,但有一点不容讨论,就是必须走,这一点必须守住。”这句话再一次激励我既然已经选择了,就一定要坚持、坚守,一往无前。

  拥有“凡事念念不忘”的执着,“大声喊唱”的勇毅,“必须走,必须守住”的坚守,才会是“必有回响”的欣喜。

  认真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第一章第五篇。留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千方百计地促进交往”这句话。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副标题,主标题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看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急需要“千方百计”。言外之意是,教师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如今的现象是,学校的听课评课时,几乎最多的话题便是“以生为本”“小组合作”,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花样百出,老师们真的是“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哄着他们全神贯注,然而,大都是些表面现象、花拳绣腿,不切实际。怎么说呢?

  比如,今天早上,听一位二年级语文老师上识字课《树之歌》,本课生字较多,但大多是木字旁的字,儿歌很有节奏和韵味,押ang的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然而,一上课,老师就让孩子们进行识字,先出示了课文,让孩子们圈出生字,再用PPT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让孩子们读。再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读,读完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生字,记完课文后面的生字,老师又出示了其他的树,让孩子们认识。最后,出示儿歌,让孩子们读儿歌画出儿歌中的树名,教师还强调了怎么画。等孩子们画完,就再次出示词语认读,再比较识字“松”和“柏”,再让孩子们理解儿歌,进行比喻句的练习说句子。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似乎老师是采用了很多的识字方法,比如,图片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比较识字、猜字谜等,然而,每一种识字的方法都是一晃而过,只是形式上演示了一番,孩子们究竟有没有记住这些字,并且理解了字的含义,我想,还是未知数。课后,老师一定还得再进行巩固练习。

  为什么会这样?仔细分析,老师们往往把教育学生的方式的多样化理解为形式的多样,一节课形式多了,就是体现方法多样化,就尊重了学生,其实不然。过多的不实用的方法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为,教师在使用这一些方法进行教学时,只是停留于对方法本身的形式表现上,没有深入思考,运用这种方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怎么解决。不去寻根,只在枝叶上做些表面文章,所以,造成的结果是,累半天,却一点效果没有。

  那么,该如何理解“千方百计地促进交往”?首先,“千方百计”和“多种方法”还是有区别的,总感觉“千方百计”的背后是绞尽脑汁,是费尽心思,是需要付出脑力劳动的。教师要结合课型,结合学情,结合教学目标去思考,究竟用哪些教学方法?运用这一些方法去解决什么问题?要怎样一步一步实施?

  要使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交往,教师是第一责任人。教师的职责就是要触发学生急需要交往的迫切心理。那就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将一个一个学习任务置于学习情境中,唤起学生内心探求知识的迫切需求。

  当我把教学思考发到微信朋友圈,上海市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吴伟国老师点评:“李老师想的比较深入。一般的说,还是目标和手段的关系,最有助于目标实现的手段才是好的手段。比如《树之歌》,望题生意,有赞美生命的价值意义,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有这样的感受,或许就精彩了。有感而发,不当之处,望谅解。”

  是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经吴老师一点,我顿时豁然开朗。新课程改革之下,很多老师过分地注重了教育学生的方式,却忽略了人文关怀。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者相当。那么,这篇课文究竟怎么教?我反复思考,整理如下: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我们将进行一场树叶标本制作活动,需要去树林里采集树叶,树林里的树可真多,我们的任务是先认识树,再去采集它们的叶子。(第一课时认识树木,识记生字;第二课时采集树叶,制作标本)

  3.孩子们在熟读的基础上圈出儿歌中的树名,交流中教师PPT展示树名,图片辅助或者可以联系学生生活积累认识树,了解各种树的特点。

  这样设计,将课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学习任务置于语文实践活动中,既让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也体会了对树的赞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做了奠基。我想,是不是这样思考才能做到真正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反思与实践结合,思得有效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进行了教学设计,教学这篇课文,共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提问,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第二课时根据主体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人文教育。

  今天,准备和孩子们见证“五粒豆的旅行”,昨天的学习中,孩子们提出来很多问题,比如,五粒豆分别去哪里了?为什么第二粒豆落到了臭水沟里,还感觉自己又胖又美?第五粒豆对小女孩有怎样的帮助?……

  问题很多,范围很广,角度很新。学习多角度提问题,这是四上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何让孩子们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不同角度整理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理解课文内容,这是本单元教学真正要落实的目标。

  既然,昨天的课堂上已经提出问题,并且梳理了提问题的角度,那么,今天就该带着问题理解课文。我想,第五粒豆和第二粒豆告诉孩子们的应该是人生的价值问题。一个生命如何体现它的价值,不是看它有多漂亮,而是看它能给周围带来什么。关于第五粒豆的经历,课文写得很详细,把生命的自信、执着、勇敢、顽强传递给小女孩,让小女孩的生命也逐渐恢复健康。

  美好,可是,这粒豆却觉得自身“又胖又美”,似乎在传递一个美好。怎么说呢?我以此为契机,在班上展开了一场辩论:第二粒豆究竟是不是最美的?问题一出,孩子们纷纷举手,我暗示他们想好了再说,一会过后,几只手举了起来。孩子们的回答真的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有几个孩子说它不是最美的,但是其他孩子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他的生命是最美的,你看,其它豆被鸽子吃了,生命已经终结,而这粒豆虽然落到臭水沟,虽然环境不太好,但毕竟还能活着,活着就是最美的。”是啊,活着就是最美的。比起那些想活着却无法活的生命来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人就要知足,知足常乐。

  又一个孩子说:“我觉得它是最美的。因为他掉在臭水沟,但他一点不悲观,反而在这样的困境中,努力吸收养分,让自己会变得“胖的要爆裂”,啥意思?也许它在发芽,一个豌豆苗要长出来了。”是啊,这是在遭遇逆境时自己的再次崛起,揭示了生命的另一层意义。

  还有个孩子说:“我觉得它最美。这是它在自我安慰。它的梦想是到太阳里去,一旦没去成,就安慰自己吧,这样才可以快乐。”是啊,人生总会经历许多个不如意,当不如意降临时,总不能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吧,总要想办法适应、生存,就要自我安慰,懂得适可而止。

  其实,我们人的生命中也会遭遇这样的臭水沟,就看你怎么样对待它,是悲观,还是积极勇敢面对?真正考验的是生命如何体现它的价值。如果说,我的人生能像第二粒豆一样懂得知足,懂得自我宽慰,懂得及时调节自己,那就每天阳光灿烂。如果,能像第五粒豆在夹缝中迎难而上,那它带给自己的,带给别人的将是无尽的生命追求,意义非凡。

  虽然,教学目标中并没有让对第二粒豌豆的生命价值进行思辨,但是,我觉得这样处理非常有必要。现如今,孩子们生活条件好了,他们的生活一直是顺风顺水,没有经历磨难就不会懂得珍惜。这一课时的思辨,有助于孩子们对生命的思考,有助于促进孩子们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同。

  我们的课堂,也如同这两粒豌豆,在经历磨难挫折时依然义无反顾,一路向前,终于绽放出美丽的花。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践行新课改的路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既然已经选择了挑战,就要坚毅前行,无论前方的路有多少荆棘,多少诱惑,也要勇敢地走下去。时刻记住“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需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才能“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

  成立于2009年,全称为“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原名“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是新教育实验旗下的教师培训机构,是对全国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新网师”秉承新教育实验理念,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愿景,以汇聚“真正热爱教育、真正热爱学习、真正热爱生命”的尺码相同者为感召,遵循教师成长规律,践行教师专业成长理论,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模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