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博下载【官网】

通用banner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案例中心

以中国人精神谱系滋养大中小学思政课堂

2023-12-26 06:54:19 案例中心

  作者:刘有升(福建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林丽丽(福建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员)

  习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中国人精神谱系作为思政课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彰显,为引导学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提供了强大精神引领和力量支撑。

  小学生的认知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较大,且局限于具体思维,缺乏系统性,难以理解远离生活和较为抽象的知识。精神谱系蕴含着许多鲜活真实的案例,将其融入小学思政课,有助于构建真实情境和营造沉浸氛围,较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实效。

  首先,通过可触可感的方式展开道德培育。各类仪式活动有着非常丰富的象征意义,将精神谱系融入规范化的仪式活动,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例如,在举行升国旗和少先队入队等仪式过程中,推选学生代表进行精神谱系方面的主题演讲,学生的话语能对同龄人产生感召力,给他们的心灵埋下爱党爱国的种子;再比如,讲述红色故事、学唱革命歌曲、观看红色影片、祭扫烈士陵园,让学生了解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有关精神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和光荣使命,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从小学党史,长大报党恩”的教育愿景。

  其次,利用可听可视的媒介塑造情感体验。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展现精神谱系的故事。例如,红军长征的理想信念、雷锋的无私奉献、女子排球队的勇敢拼搏,用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获得强烈的情绪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灵共振。教师还可借助多种实物和象征,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浸染。比如,引导学生认识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了解、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国家标志性建筑物,领悟它们的重要意义,向英雄致敬,养成自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朴素情感。

  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中学生逐渐脱离对知识的情境性依赖,进入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思想基础和政治素养提升的关键期。精神谱系具有祛邪扶正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中学阶段以此为支撑资源开展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把学生的“脊梁骨”扶直、价值观扶正,发挥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一方面,初中阶段重在体验式学习,要厘清精神谱系的形成脉络,打牢思想基础。教师可先以故事导入,讲述精神谱系生成过程中的故事,比如“半条棉被”“半截皮带”“三块银元”,以此解读国家的历史进程和民族的命运起伏,揭示精神谱系孕育诞生的现实性和历史必然性。接着创设情境,例如身处革命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等,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思维发散,将百余年来中国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课后进行实践拓展,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熟悉学校所在地的相关精神,激励他们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另一方面,高中阶段重视常识性学习,要梳理精神谱系的现实成就,提升政治素养。高中阶段更注重的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侧重于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将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核心价值等融为一体。通过脱贫攻坚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等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成就,体会精神谱系的现实印记;学习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体悟张思德精神、焦裕禄精神、劳模精神、科学家精神等,感受精神谱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学习丝路精神,体悟在精神谱系滋养下的中国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掌握历史主动,有效应对世界上的矛盾难题和风险挑战。同志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精神谱系多维度地体现着中国在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创造的人间奇迹,引导高中生将抽象的精神谱系与现实的国家状态联结并相互印证,衷心拥护党的领导,自觉提升综合素养,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

  进入大学,学生的思维认知、道德水平逐渐趋于成熟,对概念的认识在形式上更加抽象、内容上愈发深刻,但仍存在价值取向模糊、辨别力较弱以及容易陷入“佛系”“躺平”漩涡等问题。为此,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点在于力促大学生传承精神谱系、知行合一。

  一方面,本科生阶段应厚实思想土壤,夯实理论基础。一要学思并重,理解理论。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从精神谱系的整体性视角出发,深入学习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明白“马克思主义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领悟“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二要知行合一,应用理论。精神谱系是我们党将理论与实践、改造世界与改造自我相结合的精神产物。矛盾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等都在精神谱系中有所体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社会实际,灵活运用精神谱系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助推本科生形成清醒的理论自觉和坚定的理论自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研究生阶段应注重探究学习,践行使命担当。一要培养问题思维,回应热点焦点。教师要运用精神谱系因势利导地分析、理直气壮地批驳错误观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学科前沿的知识输入课堂,培养研究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思维。二要关照时代现实,体悟社会大课堂。比如,医学类专业可对应融入伟大抗疫精神;农学类专业可注重融入北大荒精神;理工类专业则侧重融入“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加强精神谱系与学生专业的联系。鼓励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实地调研等方式开展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真切地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挥专业特长、实现个人价值,努力成长为精神谱系的忠实传承者、坚定弘扬者和模范践行者。

  综上,思政课一体化究其实质是打造思政课的共同体,要深度挖掘精神谱系在各学段的价值导向,实现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教育目标,助力画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同心圆。

  首先,全面加强组织保障。各级教育部门要把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加强顶层设计、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场所支持,提供坚实保障。

  其次,层级衔接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教材内容做整体规划、结构优化:小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侧重通过具体形象和故事开展精神谱系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重视知识建构,从整体把握精神谱系;高校思政课倾向于对精神谱系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感悟。一体化地推进教材使用、教研组织、教辅编写、选修课开设等工作,系统衔接不同学段的教育内容,做到“小学讲情怀、中学讲道理、大学讲逻辑”。

  再次,贯通整合教育资源。立足学生与学校实际,围绕教学内容,用好用活精神谱系;加强区域内大中小学共建,设立校内外联动项目、集群式教育项目,打破教学壁垒,一同学习当地精神谱系相关精神,实现协同育人;善用“大思政课”,推动精神谱系教育基地的建设,强化“三全育人”。

  最后,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选取恰当的教学载体,精选红色家书、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等反映精神谱系的经典作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展“大手牵小手”和“同课异构”大中小学段集体备课活动,推进思维碰撞;运用专题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形式,以“故事链”“案例链”“问题链”和“逻辑链”建构全链条教育学生的方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善于驾驭网络,形成共建共享的网络课程资源库,有机运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手段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考虑各学段学生的真实的情况,注重强化知识掌握基础上的情感考核、价值观考核,实现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中国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2VSZ057)的阶段性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所有的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